E教育教学Education Teaching
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10-23 阅读次数: 206
一、培养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的: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以及生物工程专业知识,掌握生物工程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程设计与实验等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工作,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或者继续深造,攻读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培养目标:
L01)培养学生掌握数、物、化、英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整合及创新的能力。
L02)培养学生认知社会问题并用正确的方式理解问题的能力。
L03)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L04)培养学生具备理学基础及工程知识与技术的能力。
L05)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实验,以及分析数据、处理问题的能力。
L06)培养学生具有工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L07)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及管理的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标准:
PA1)掌握基本实验方法、操作技能和初步工程概念。
PA2)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生物工程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PA3)具有在生物工程与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和生产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
PA4)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开展创新试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PA5)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及管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二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1.发酵、食品、制药、环保、农业等企业或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2.工商、卫检、海关、内外贸等部门从事质量分析、生物检验和技术监控等工作;
3.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高等学校从事生物工程及相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云顶国际手机游戏网站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机械控制工程等学科优势,形成以生物学、化学、工程技术学为基础,以发酵工程、制药工程、环境与能源工程为方向的“综合素质好、工程基础厚、创新能力强”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三 、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结构
⑴ 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⑶ 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⑷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⑸ 生物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基本知识及其实验技能;
⑹ 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机械制图、工厂设计等工程技术知识;
⑺ 管理知识:了解与生物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
2.能力结构
⑴ 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方法,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有较好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⑵ 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具有生物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有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⑶ 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国家生物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3.素质结构
⑴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做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⑵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⑶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在生物产品研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⑷ 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工程技术学。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酶与蛋白质工程、酶与蛋白质工程实验、基因工程原理、基因工程原理实验、生物化工原理、生物化工原理实验、生化分离工程、组织与细胞工程、组织与细胞工程实验、发酵工程、发酵工程实验、发酵工厂设计、生化反应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
特色课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专题实验、专业方向课程设计。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 共33.学分。
有机化学及实验(96学时,5学分)、生物化学及实验(104学时,5.5学分)、微生物学及实验(88学时,4.5学分)、生物化工原理及实验(80学时,4.5学分)、基因工程原理及实验(48学时,3学分)、发酵工程(40学时,2.5学分)、生物工程设备(32学时,2学分)、生化分离工程(40学时,2.5学分)、发酵工厂设计(32学时,2学分),生化反应工程(24学时,1.5学分)。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微生物学(56学时/3.5学分)、发酵工程(40学时/2.5学分)、生物工程设备(32学时/2学分)、发酵工厂设计(32学时/2学分),共10学分。
培养目的: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以及生物工程专业知识,掌握生物工程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程设计与实验等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工作,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或者继续深造,攻读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培养目标:
L01)培养学生掌握数、物、化、英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整合及创新的能力。
L02)培养学生认知社会问题并用正确的方式理解问题的能力。
L03)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L04)培养学生具备理学基础及工程知识与技术的能力。
L05)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实验,以及分析数据、处理问题的能力。
L06)培养学生具有工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L07)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及管理的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标准:
PA1)掌握基本实验方法、操作技能和初步工程概念。
PA2)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生物工程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PA3)具有在生物工程与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和生产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
PA4)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开展创新试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PA5)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及管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二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1.发酵、食品、制药、环保、农业等企业或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2.工商、卫检、海关、内外贸等部门从事质量分析、生物检验和技术监控等工作;
3.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高等学校从事生物工程及相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云顶国际手机游戏网站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机械控制工程等学科优势,形成以生物学、化学、工程技术学为基础,以发酵工程、制药工程、环境与能源工程为方向的“综合素质好、工程基础厚、创新能力强”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三 、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结构
⑴ 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⑵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⑶ 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⑷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⑸ 生物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基本知识及其实验技能;
⑹ 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机械制图、工厂设计等工程技术知识;
⑺ 管理知识:了解与生物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
2.能力结构
⑴ 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方法,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有较好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⑵ 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具有生物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有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⑶ 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国家生物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3.素质结构
⑴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做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⑵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⑶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在生物产品研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⑷ 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工程技术学。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酶与蛋白质工程、酶与蛋白质工程实验、基因工程原理、基因工程原理实验、生物化工原理、生物化工原理实验、生化分离工程、组织与细胞工程、组织与细胞工程实验、发酵工程、发酵工程实验、发酵工厂设计、生化反应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
特色课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专题实验、专业方向课程设计。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 共33.学分。
有机化学及实验(96学时,5学分)、生物化学及实验(104学时,5.5学分)、微生物学及实验(88学时,4.5学分)、生物化工原理及实验(80学时,4.5学分)、基因工程原理及实验(48学时,3学分)、发酵工程(40学时,2.5学分)、生物工程设备(32学时,2学分)、生化分离工程(40学时,2.5学分)、发酵工厂设计(32学时,2学分),生化反应工程(24学时,1.5学分)。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微生物学(56学时/3.5学分)、发酵工程(40学时/2.5学分)、生物工程设备(32学时/2学分)、发酵工厂设计(32学时/2学分),共10学分。
五、 课程地图
A 理论教学课程地图
B 实践教学地图
A 理论教学课程地图
核心能力课程 | L01 | L02 | L03 | L04 | L05 | L06 | L07 |
大学英语 | √ |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军事理论 | √ | √ |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 | ||||||
大学体育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 | ||||||
高等数学 | √ | √ | |||||
无机与分析化学 | √ | √ | √ | ||||
线性代数 | √ | √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 √ | √ | ||||
大学物理C | √ | √ | |||||
生物工程专业导论 | √ | √ | √ | √ | √ | ||
工程图学C | √ | √ | √ | ||||
电工与电子技术B | √ | √ | √ | ||||
有机化学B | √ | √ | √ | ||||
基础生物学B | √ | √ | √ | ||||
物理化学D | √ | √ | √ | ||||
生物化学B | √ | √ | √ | ||||
微生物学A | √ | √ | √ | ||||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 | √ | √ | ||||
酶与蛋白质工程 | √ | √ | √ | ||||
基因工程原理 | √ | √ | √ | ||||
生物化工原理A | √ | √ | √ | √ | |||
生化分离工程A | √ | √ | √ | ||||
组织与细胞工程 | √ | √ | √ | ||||
发酵工程 | √ | √ | √ | ||||
生化反应工程 | √ | √ | √ | ||||
生物工程设备 | √ | √ | |||||
发酵工厂设计 | √ | √ | |||||
基础免疫学 | √ | √ | |||||
微生物育种学A | √ | √ | |||||
微生物与食品A | √ | √ | |||||
代谢工程A | √ | √ | |||||
发酵过程检测与控制A | √ | √ | |||||
药物化学B | √ | √ | |||||
生物制药工程B | √ | √ | |||||
生物制品学B | √ | √ | |||||
抗体工程及应用B | √ | √ | |||||
生物催化与降解C | √ | √ | |||||
生物质能源C | √ | √ | |||||
环境生物工程C | √ | √ | |||||
环境监测与保护C | √ | √ | |||||
机械设计基础B | √ | √ | |||||
细胞生物学B | √ | √ | |||||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 √ | ||||||
生物技术实验原理 | √ | √ | √ | ||||
生化仪器分析 | √ | √ | |||||
CAD与化工制图 | √ | √ | |||||
分子生物学B | √ | √ | |||||
生物信息学 | √ | √ | √ | √ | |||
生物工程专业英语 | √ | √ | |||||
生物工程基础与专题 | √ | √ | √ | √ | √ | ||
生物芯片及应用 | √ | √ | √ |
B 实践教学地图
核心实践课程 | PA1 | PA2 | PA3 | PA4 | PA5 |
入学教育 | √ | √ | |||
公益活动 | √ | ||||
基础生物学实验 | √ | √ | √ | √ | |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 √ | √ | √ | √ | |
有机化学实验 | √ | √ | √ | ||
生物化学实验 | √ | √ | √ | √ | √ |
微生物学实验 | √ | √ | √ | √ | |
酶与蛋白质工程实验 | √ | √ | √ | √ | |
基因工程原理实验 | √ | √ | √ | √ | |
生物化工原理实验 | √ | √ | √ | √ | |
大学物理实验 | √ | √ | √ | ||
电子实习 | √ | ||||
创新创业教育 | √ | ||||
军事训练 | √ | ||||
工程训练C | √ | ||||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 | √ | √ | √ | √ | |
生物化学综合实验 | √ | √ | √ | √ | √ |
生化工厂生产实习 | √ | √ | √ | √ | |
微生物学综合实验 | √ | √ | √ | √ | |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 | √ | √ | √ | √ | |
组织与细胞工程实验 | √ | √ | √ | √ | |
生物工程专题实验 | √ | √ | √ | √ | |
生化分离工程实验 | √ | √ | √ | √ | |
生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 | √ | √ | √ | |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 | √ | √ | √ | √ | |
毕业实习 | √ | √ | √ | √ | √ |
毕业设计 | √ | √ | √ | √ | √ |
六、课程关系图
(见附件)
七、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最低毕业学分190。其中理论课程141.5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38.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低于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得低于9学分,辅修课程不得低于6学分。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配制置流程图
(见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