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教育教学Education Teaching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10-23 阅读次数: 285
一、培养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的:
本专业培养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食品工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可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品质控制、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LO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发展观、社会责任感、昂扬向上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公德意识。
LO2)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LO3)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具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作风、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美学修养。
LO4)较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技术经济和工业管理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
LO5)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以及一定的食品工艺操作和初步设计能力。
LO6)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较强的开拓创新创业精神,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业务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LO7)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
LO8)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LO9)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
L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国际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实践能力标准
PA1)较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技术经济和工业管理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
PA2)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以及一定的食品工艺操作和初步设计能力。
PA3)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较强的开拓创新创业精神,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业务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PA4)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PA5)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实验,以及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1、食品、生物、轻化工等工业部门和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工作。
2、工商、内外贸、海关等单位的食品质量分析和卫生检验工作。
3、高等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从国家和地方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在机电化工等方面的工科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大宗农产品资源的食品加工、生物转化利用和食品现代加工技术装备开发等方面具有优势,逐步形成了“食品科学基础厚、工程实现能力强、校企科研结合好、学科支撑条件优”的专业办学特色和鲜明的学科工程化特色。
三、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参照工程认证通用标准和工程认证补充标准):
1、知识结构
⑴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⑵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国学、哲学、历史与心理学;文化、艺术、语言与文学;艺术与体育;思想道德、法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⑶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⑷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工原理(或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工艺基础、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⑸专业知识: 掌握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即掌握原料的资源特征、储藏加工、生产管理、品质检验、安全监督等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掌握食品机械与设备的选型、使用、维护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掌握食品工厂及车间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等。
⑹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等必要的基本工程技术;并受到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⑺经济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2、能力结构
⑴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口语及书面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⑵应用知识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备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管理的能力;具备食品生产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验、分析和品质控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⑶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和设计食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初步能力。
3、素质结构
⑴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团队意识、奉献精神。
⑵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同时,还要具备人类健康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自觉将自然生态的一般原则应用于食品资源开发、食品加工与流通等环节
⑷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工原理、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加工工艺基础、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食品营养与安全
研究探索型课程——食品工艺学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共28.5学分。
微生物学A(48学时/3学分)、微生物学实验(30学时/1学分)、生物化工原理A(64学时/4学分)、生物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1学分)、食品化学(28学时/1.5学分)、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8学时/1.5学分)、食品营养与安全(40学时/2.5学分)、食品分析与检测(16学时/1学分)、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24学时/1学分)、食品加工工艺基础(32学时/2学分)、食品工艺学实验(24学时/1学分)、食品机械与设备(40学时/2.5学分)、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28学时/1.5学分),方向A、方向B和方向C任选一个(三门课程,80学时/5学分)。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共9.5学分。
有机化学B(64学时/4学分)、有机化学实验B(30学时/1学分)、生物化学(56学时/3.5学分)、生物化学实验B(24学时/1学分)。
培养目的:
本专业培养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食品工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可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品质控制、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LO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发展观、社会责任感、昂扬向上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公德意识。
LO2)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LO3)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具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作风、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美学修养。
LO4)较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技术经济和工业管理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
LO5)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以及一定的食品工艺操作和初步设计能力。
LO6)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较强的开拓创新创业精神,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业务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LO7)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
LO8)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LO9)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
L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国际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实践能力标准
PA1)较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技术经济和工业管理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
PA2)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以及一定的食品工艺操作和初步设计能力。
PA3)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较强的开拓创新创业精神,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业务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PA4)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PA5)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实验,以及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1、食品、生物、轻化工等工业部门和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工作。
2、工商、内外贸、海关等单位的食品质量分析和卫生检验工作。
3、高等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从国家和地方对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在机电化工等方面的工科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大宗农产品资源的食品加工、生物转化利用和食品现代加工技术装备开发等方面具有优势,逐步形成了“食品科学基础厚、工程实现能力强、校企科研结合好、学科支撑条件优”的专业办学特色和鲜明的学科工程化特色。
三、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参照工程认证通用标准和工程认证补充标准):
1、知识结构
⑴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⑵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国学、哲学、历史与心理学;文化、艺术、语言与文学;艺术与体育;思想道德、法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⑶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⑷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工原理(或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工艺基础、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⑸专业知识: 掌握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即掌握原料的资源特征、储藏加工、生产管理、品质检验、安全监督等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掌握食品机械与设备的选型、使用、维护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掌握食品工厂及车间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等。
⑹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等必要的基本工程技术;并受到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⑺经济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2、能力结构
⑴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口语及书面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⑵应用知识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备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管理的能力;具备食品生产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验、分析和品质控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⑶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和设计食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初步能力。
3、素质结构
⑴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团队意识、奉献精神。
⑵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同时,还要具备人类健康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自觉将自然生态的一般原则应用于食品资源开发、食品加工与流通等环节
⑷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工原理、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加工工艺基础、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食品营养与安全
研究探索型课程——食品工艺学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共28.5学分。
微生物学A(48学时/3学分)、微生物学实验(30学时/1学分)、生物化工原理A(64学时/4学分)、生物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1学分)、食品化学(28学时/1.5学分)、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8学时/1.5学分)、食品营养与安全(40学时/2.5学分)、食品分析与检测(16学时/1学分)、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24学时/1学分)、食品加工工艺基础(32学时/2学分)、食品工艺学实验(24学时/1学分)、食品机械与设备(40学时/2.5学分)、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28学时/1.5学分),方向A、方向B和方向C任选一个(三门课程,80学时/5学分)。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共9.5学分。
有机化学B(64学时/4学分)、有机化学实验B(30学时/1学分)、生物化学(56学时/3.5学分)、生物化学实验B(24学时/1学分)。
五、理论教学课程地图
LO1 | LO2 | LO3 | LO4 | LO5 | LO6 | LO7 | LO8 | LO9 | L10 |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英语 | √ | √ | √ | |||||||
大学体育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 |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军事理论 | √ | √ | ||||||||
高等数学A | √ | √ | √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 | √ | √ | |||||||
C++语言程序设计 | √ | √ | √ | |||||||
大学物理C | √ | √ | √ | |||||||
线性代数 | √ | √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 √ | √ | |||||||
无机与分析化学 | √ | √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 | √ | √ | ||||||||
有机化学 B | √ | √ | √ | |||||||
工程图学C | √ | √ | √ | |||||||
工程力学B | √ | √ | √ | |||||||
电工与电子技术B | √ | √ | √ | |||||||
机械设计基础 B | √ | √ | √ | |||||||
物理化学 C | √ | √ | √ | |||||||
生物化学B | √ | √ | √ | |||||||
微生物学A | √ | √ | √ | |||||||
生物化工原理 A | √ | √ | √ | |||||||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 | √ | √ | √ | ||||||
食品营养与安全 | √ | √ | √ | |||||||
食品分析与检测 | √ | √ | √ | √ | ||||||
食品加工工艺基础 | √ | √ | √ | |||||||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 √ | √ | √ | √ | ||||||
食品生物基础 | √ | √ | √ | |||||||
食品物性学 | √ | √ | √ | |||||||
食品现代加工技术与设备 | √ | √ | √ | |||||||
食品物流工程 | √ | √ | √ | |||||||
食品毒理学 | √ | √ | √ | |||||||
食品法规与品质控制 | √ | √ | √ | |||||||
食品添加剂 | √ | √ | √ | |||||||
食品生物技术 | √ | √ | √ | |||||||
发酵食品工艺学 | √ | √ | √ | |||||||
生化分离技术 | √ | √ | √ | |||||||
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 | √ | √ | √ | |||||||
饮料工艺学 | √ | √ | √ | |||||||
粮油加工工艺学 | √ | √ | √ | |||||||
食品专业英语(1) 食品专业英语(2) | √ | √ | √ | |||||||
食品专业文献导读 | √ | √ | ||||||||
生化仪器分析 | √ | √ | √ | |||||||
风味化学 | √ | √ | √ | |||||||
环境生物技术 | √ | √ | √ | |||||||
食品免疫学 | √ | √ | √ | |||||||
食品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 | √ | √ | √ | |||||||
水产食品学 | √ | √ | √ | |||||||
功能性食品 | √ | √ | √ | |||||||
分子生物学 | √ | √ | √ | |||||||
食品工厂废水处理 | √ | √ | √ | |||||||
食品加工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 | √ | √ | √ | |||||||
AutoCAD | √ | √ | √ | √ | ||||||
食品学科前沿进展 | √ | √ | ||||||||
毕业鉴定 | √ | √ | ||||||||
食品行业专题讲座 | √ | √ |
实践教学课程地图
实践能力标准 | PA1 | PA2 | PA3 | PA4 | PA5 |
大学物理实验B | √ | √ | √ | ||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 √ | √ | √ | ||
有机化学实验 B | √ | √ | √ | ||
生物化学实验 | √ | √ | |||
微生物学实验 | √ | √ | |||
生物化工原理实验 | √ | √ | √ | ||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 | √ | √ | √ | ||
食品工艺学实验 | √ | √ | √ | ||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 | √ | √ | √ | ||
生物化学综合实验 | √ | √ | |||
微生物学综合实验 | √ | √ | |||
生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 | √ | √ | ||
食品工艺试验与课程设计 | √ | √ | |||
食品化学 | √ | √ | √ | ||
食品酶学 | √ | √ | √ | ||
食品机械与设备 | √ | √ | √ | ||
食品感官评定 | √ | √ | |||
食品工厂生产实习 | √ | √ | |||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 | √ | √ | √ | ||
入学教育 | √ | √ | |||
创新教育 | √ | √ | |||
军事训练 | √ | √ | |||
公益活动 | √ | √ | |||
就业指导 | √ | √ | |||
工程训练C | √ | √ | |||
电子实习 | √ | √ |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B | √ | √ | |||
毕业设计 | √ | √ | |||
毕业实习 | √ | √ |
六、课程关系图(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

七、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最低毕业学分190。其中理论课程143.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6.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低于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得低于9学分,辅修课程不得低于6学分。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配置流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