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教育教学Education Teaching
药学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10-23 阅读次数: 171
一、培养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的: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和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的,所需达成的培养目标是:
LO1) 具有遵循医药伦理和药学职业道德的良好意识,较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为广泛的人文知识
LO2) 具有初步的药物研发、药物药理与安全性评价、药物制剂和分析、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LO3) 具有对药物新产品与新工艺研究、开发、设计、合成、分析等的初步能力
LO4) 具有从事药物分析、药物研究和开发、药物调配、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医药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基本技能
LO5) 了解新药研发最新科技前沿与最新发展动态,并熟悉国家关于药物生产、设计、研究和开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LO6) 具有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LO7) 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熟练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
LO8) 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标准:
PA1) 掌握药物设计学和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现代有机合成技术合成有机药物小分子,具有药物设计与合成的基本能力。
PA2) 了解药物的一般知识,掌握常用典型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并熟悉药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PA3) 掌握典型和常见药物的结构特点、合成路线。
PA4) 能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药物剂型的设计、制备和生产以及质量控制。
PA5) 具备药品质量分析、监管能力。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1)在制药企业、药物科研机构从事新药研发,包括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药理及安全性评价、药物分析等工作;
(2)在制药企业从事药物新制剂、新剂型和新辅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等工作;
(3)在药品经营及流通领域从事药物营销及药学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4)在药品管理机构从事药事管理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学习较宽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接受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质量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及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知识结构
掌握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药物设计、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制剂工艺、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等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新药研发最新科技前沿与发展动态。
2. 能力结构
具有综合运用药学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与技术手段进行药物新产品与新工艺研究、开发、设计、分析的基本能力;具有药物设计和合成、药物制剂和分析、药物研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应对药品质量风险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文献检索、信息获取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团队合作精神、管理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3. 素质结构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心素质、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互信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具有国际视野。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医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B、有机化学A、分析化学、物理化学A、生物化学B、仪器分析、药物化学A、药剂学A、药物分析、药理学、医学基础、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事管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A、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学英语、医药数理统计方法、药物设计学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共32学分。
药学导论(16学时,1学分)、无机化学B(64学时,4学分)、分析化学(40学时,2.5学分)、有机化学A(96学时,6学分)、物理化学A(80学时,5学分)、生物化学B(56学时,3.5学分)、药物设计学(32学时,2学分)、药物化学A(64学时,4学分)、药理学(64学时,4学分)。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共8学分。
药剂学A(64学时,4学分)、药物分析(64学时,4学分)。
培养目的: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和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的,所需达成的培养目标是:
LO1) 具有遵循医药伦理和药学职业道德的良好意识,较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为广泛的人文知识
LO2) 具有初步的药物研发、药物药理与安全性评价、药物制剂和分析、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LO3) 具有对药物新产品与新工艺研究、开发、设计、合成、分析等的初步能力
LO4) 具有从事药物分析、药物研究和开发、药物调配、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医药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基本技能
LO5) 了解新药研发最新科技前沿与最新发展动态,并熟悉国家关于药物生产、设计、研究和开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LO6) 具有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LO7) 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熟练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
LO8) 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标准:
PA1) 掌握药物设计学和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现代有机合成技术合成有机药物小分子,具有药物设计与合成的基本能力。
PA2) 了解药物的一般知识,掌握常用典型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并熟悉药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PA3) 掌握典型和常见药物的结构特点、合成路线。
PA4) 能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药物剂型的设计、制备和生产以及质量控制。
PA5) 具备药品质量分析、监管能力。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1)在制药企业、药物科研机构从事新药研发,包括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药理及安全性评价、药物分析等工作;
(2)在制药企业从事药物新制剂、新剂型和新辅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等工作;
(3)在药品经营及流通领域从事药物营销及药学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4)在药品管理机构从事药事管理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学习较宽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接受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质量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及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知识结构
掌握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药物设计、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制剂工艺、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等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新药研发最新科技前沿与发展动态。
2. 能力结构
具有综合运用药学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与技术手段进行药物新产品与新工艺研究、开发、设计、分析的基本能力;具有药物设计和合成、药物制剂和分析、药物研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应对药品质量风险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文献检索、信息获取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团队合作精神、管理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3. 素质结构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心素质、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互信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具有国际视野。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医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B、有机化学A、分析化学、物理化学A、生物化学B、仪器分析、药物化学A、药剂学A、药物分析、药理学、医学基础、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事管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A、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学英语、医药数理统计方法、药物设计学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共32学分。
药学导论(16学时,1学分)、无机化学B(64学时,4学分)、分析化学(40学时,2.5学分)、有机化学A(96学时,6学分)、物理化学A(80学时,5学分)、生物化学B(56学时,3.5学分)、药物设计学(32学时,2学分)、药物化学A(64学时,4学分)、药理学(64学时,4学分)。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共8学分。
药剂学A(64学时,4学分)、药物分析(64学时,4学分)。
五、课程地图
六、课程关系图 表1 药学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地图
课程 | LO1 | LO2 | LO3 | LO4 | LO5 | LO6 | LO7 | LO8 |
英语 | √ | √ | √ | |||||
大学体育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 |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军事理论 | √ | √ | ||||||
高等数学B | √ | √ |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 | √ | ||||||
C/C++语言程序设计 | √ | √ | √ | |||||
大学物理C | √ | √ | ||||||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 √ | √ | √ | |||||
无机化学B | √ | √ | ||||||
分析化学 | √ | √ | ||||||
仪器分析 | √ | √ | ||||||
有机化学A | √ | √ | √ | |||||
物理化学A | √ | √ | √ | |||||
药学导论 | √ | √ | √ | √ | ||||
医学基础 | √ | √ | √ | |||||
生物化学B | √ | √ | ||||||
药物化学A | √ | √ | √ | √ | ||||
药物分析 | √ | √ | √ |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 √ | √ | √ | |||||
执业药师资格概论 | √ | √ | ||||||
药剂学A | √ | √ | √ | √ | ||||
生药学A | √ | √ | √ | |||||
药学分子生物学 | √ | √ | √ | |||||
药学文献检索 | √ | √ | √ | |||||
药理学 | √ | √ | √ | √ | ||||
药事管理学 | √ | √ | √ | √ | ||||
药用植物学 | √ | √ | ||||||
天然药物化学 | √ | √ | √ | |||||
药物设计学 | √ | √ | √ | √ | √ | |||
新药研究与开发 | √ | √ | √ | √ | √ | |||
药物合成反应B | √ | √ | √ | |||||
药学英语 | √ | √ | √ | |||||
中医药学概论 | √ | √ | √ | |||||
药物波谱分析 | √ | √ | √ | |||||
生物技术制药 | √ | √ | √ | |||||
制药工艺学B | √ | √ | √ | |||||
药用高分子材料 | √ | √ | √ | |||||
医药市场营销学 | √ | √ | √ | √ | ||||
制药工程技术与设备 | √ | √ | √ | |||||
细胞生物学 | √ | √ | ||||||
药物毒理学 | √ | √ | √ | |||||
临床药物治疗学 | √ | √ | √ |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 √ | √ | √ | |||||
入学教育 | √ | √ | √ | √ | ||||
军事训练 | √ | √ | ||||||
公益活动 | √ | √ | √ | |||||
就业指导 | √ | √ | √ |
表2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地图
课程 | PA1 | PA2 | PA3 | PA4 | PA5 |
创新创业教育 | √ | ||||
大学物理实验 | √ | ||||
专题讲座 | √ | ||||
基础化学实验(1) | √ | ||||
基础化学实验(2) | √ | ||||
基础化学实验(3) | √ | ||||
基础化学实验(4) | √ | ||||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 | √ | ||||
药物化学A实验 | √ | √ | |||
药学实训 | √ | √ | |||
药学综合实验 | √ | √ | √ | √ | √ |
药理学实验 | √ | √ | |||
药剂学A实验 | √ | √ | |||
药剂学课程设计 | √ | √ | |||
认识实习 | √ | ||||
毕业设计 | √ | √ | √ | √ | √ |
(见后)
七、毕业合格标准
1. 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 最低毕业学分190。其中理论课程15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9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低于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得低于9学分,辅修课程不得低于6学分。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课程关系图如下


